发布日期:2022-08-06 14:58 343
扬子晚报 (文/图 记者/安娜 通讯员/艾琳)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日,以“建党百年启新航·科技创新筑梦想”为主题的2022年南京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南京市青少年科学体验交流活动正式启动,线上、线下(市青山年宫)精彩活动吸引我市师生广泛参与。本次活动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和团市委主办,南京中视联教育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市青少年宫协办,具体包括“科普小达人”视频评选、人工智能科普讲座、青少年机器人创意构建大挑战等三大内容。
选手现场编程。(左图) 赛程紧张,竞争激烈。(右图)
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
“为了让机器人车上坡速度更快,我们在设计时选用轻便的材料。”启动仪式后,青少年机器人创意构建大挑战在当日同步进行,来自江宁区百家湖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赵梓熙和刘新平,满怀信心地站上了竞技舞台。“以前在学校里看过一些机器人展示,喜欢上了信息编程。现在自己学了3年多也可以出来比赛了!”赵梓熙说。
据介绍,本次活动共有73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由1—2名辅导老师和2名在校中小学生组成,采取组队报名、分类比赛、分组评比的方式进行,设有环保接力、丛林挑战、狮王争霸、智慧交通等项目。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四年举办青少年机器人相关比赛,借“全国科普日”的东风,为我市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搭建成果展示和竞技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培养青少年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探索、学习、研究、实践的综合能力。”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当日,现场还举行了“科普小达人”视频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据介绍,该活动在9月初已开启,共收到来自三区四市56所学校217件视频作品,最终,《绿生态 乐科普》《熔岩灯》等20件视频荣获一等奖。
“本次大赛作品均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创作。他们聚焦大众关注的热点、焦点科普知识,创作出了接地气、聚人气、强底气的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活动期间,20件一等奖作品还举办了线上大众投票评选,公众参与达到7万人次,营造出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此外,人工智能科普讲座也于10月2日在市青少年宫演讲厅举办,通过网络连线,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严肃萍、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系副主任赵海安等AI大咖分享教育经验,助力我市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
青少年是人才的储备力量。为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增强科普意识,培养新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接下来,根据《2022年南京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市科协、市教育局和团市委还将联合举办2021年江门市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暨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竞赛、2022年南京市骨干科技教师创新能力研学活动以及第30届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
团市委四级调研员周洁表示,通过系列科普活动鼓励广大青少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陶冶高尚情操、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市青少宫是我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特色之路,以教研为引领、活动为媒介,形成了编程、机器人、科学实践活动等品牌项目,并积极支持本次活动的举办。在青少年机器人创意构建大挑战中,来自市青少年宫的参赛队伍喜获佳绩,收获了冠军一项、亚军两项、季军一项。市青少年宫有关负责人表示,市青少年宫将继续为青少年搭建更广阔的科技创新活动交流平台,助推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再上新台阶。